江西发现距今约8000万年恐龙蛋化石,这一发现有哪些考古价值?
1、这些化石被判断确为恐龙蛋化石,其埋藏年代为晚白垩世早中期,距今约9500万年至8000万年,这一发现对江西北部晚白垩世时期的古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此次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成窝保存,除三枚未脱落的恐龙蛋化石外,该岩块上还可辨认出七枚恐龙蛋印痕。三枚恐龙蛋为近圆形,保存较为完整,蛋与蛋印痕显示蛋在蛋窝中的排列无规律性。这样的发现,对研究恐龙这种生物及恐龙时代有很大的帮助。
3、另根据蛋壳的显微结构判断,这些蛋为石笋蛋科的珊瑚蛋,这类蛋曾在浙江、河南等省份的晚白垩世地层中出现。这一发现,对浙江、河南等地的考古具有价值。
江西工地挖出恐龙蛋化石,多年前的恐龙蛋化石长什么样?
4月27日据媒体报道,江西赣州于都县宽田乡杨公村一处工地上,挖掘机挖出了10枚碗口大小的椭圆形“石疙瘩”。经专家鉴定,这些“石疙瘩”为白垩纪时期的恐龙蛋化石,目前已被收入于都县博物馆馆藏。
据于都县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于都县多次发现过恐龙蛋化石,经专家初步鉴定,这10枚恐龙蛋化石为白垩纪时期的,距今145亿年至6600万年。
“以前这里是大湖边,适合恐龙生蛋和化石的形成。”据省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之所以于都县多次发现恐龙蛋化石,是因为远古时期的于都河漫沼泽遍布、气候宜人,曾是恐龙集中产卵繁衍地。
恐龙蛋化石的特征分类
从恐龙蛋原始结构在地层中保存的完好程度来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恐龙蛋壳化石;一类是完整的恐龙蛋化石。
在完整的恐龙蛋化石中,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胚胎。恐龙蛋化石可呈窝状产出,排列有序。例如:在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每窝恐龙蛋化石一般有几个至30几个,甚至更多,已发现一窝恐龙蛋化石最多达79个。在一块50厘米见方的石盘上,嵌有一个恐龙骨骼化石和3个恐龙蛋化石,实属举世罕见之珍宝。
恐龙蛋化石一般可呈黑、黄、青、灰、褐、红等不同的颜色。其形状扁圆如胆,俗称“石胆”,看上去像倒扣的龟盖。它的表面有一层指甲厚、略带线纹的光洁皮壳,敲一块皮壳拿至鼻前可闻到一股淡淡的鱼腥气味。中国河南省西峡地区,恐龙蛋化石的最大直径为18厘米,最小直径为3厘米。
以上内容参考 凤凰网-江西挖出6600万年前恐龙蛋化石
提到恐龙蛋我可以说如果不是专业的人根本就看不出来这是恐龙蛋,因为恐龙蛋化石就跟我们路边看到的大石头一样,所以一般人很难方便出来,形状就是那种椭圆形的,外表就跟石头一样,没啥区别。最近,在江西赣州玉都县宽田乡杨工村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一台挖掘机挖出了十个碗形的椭圆形石头。
专家们将这些石头鉴定为可追溯到白垩纪的恐龙蛋化石,并被收入县博物馆的藏品中。 据了解,一些恐龙蛋化石表面仍然有蛋壳,有结节和波浪状链状图案,内部无核,充满泥土和方解石。 网友说:乍一看,我以为是牛肉。说到“恐龙”一词,我们必须回想起年轻时关于恐龙的许多幻想。可以在电视连续剧,**或卡通片中看到。可以说,这是一种动物,它承载着我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如何识别恐龙蛋化石? 恐龙蛋化石形成于几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它们的形状不规则,外部硬而粗糙,颜色为灰白色。 外部的桔**是长期腐蚀和腐蚀的结果。它也发生在地壳运动及其颜色变化之后。点状图形的外观足以说明其年代久远。 但值得注意的是,恐龙蛋化石不能私下发掘! 因为根据《文物法》第2条的规定,出土的古代脊椎动物化石是文物,受《文物法》的保护。此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28条,掠夺受国家保护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代人类化石和古代脊椎动物化石,应以抢劫古代文化遗址和古墓的罪名予以惩处。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对该人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监视,并处以罚款。 因此,恐龙蛋不能私下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