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企业外贸现状问题与分析
国贸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品出口
2 中美(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
3 我国外贸企业应对反倾销的战略思考
4 贸易大国形象与非贸易强国之实质
--------浅析中国外贸的发展现状
5 技术性贸易壁垒与绿色贸易壁垒之异同
6 论企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7 浅谈行业市场营销的现状与对策
8 论市场营销中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9 个性化需求与定制市场需求
10 企业目标市场选择问题探讨
11 实施绿色营销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12 营销队伍的建设现状与对策
13 中国轿车消费市场的分析
14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
15 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和建议
16 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17 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
18 人民币汇率保持持续稳定的必要性
19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缺陷及改革方向
2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及对策
21 论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
22 论述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
23 中国储备增长和人民币汇率压力
24 对外开放度的计量与模型构造
25 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战略研究
26 建设中国跨国公司相关问题研究
27 中外(美、日本、欧盟)贸易争端的产生原因与解决方式探讨
28 中国对外反倾销机制的完善
29 中国参与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30 长三角经济合作模式探讨
31 经济全球化中我国开放型服务业的发展
32 内外贸一体化研究
33 循环经济相关问题研究
34 长三角地区利用跨国公司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35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中国企业技术创新
36 有关反倾销及其他贸易壁垒的问题
37 涉及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
38 人民币汇率问题
39 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40 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41 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42 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及其启示
43 金融开放对中国经济影响的经验分析
44 美元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45 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和我国企业的对策
46 跨国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战略及其影响和启示
47 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8 SA8000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中国对策思考
49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问题跟踪研究
50 推动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
51 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重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2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及其跨国投资战略
53 鼓励和支持我国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问题研究
54 参与区域贸易自由化问题研究
55 规范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56 完善我国汇率形成机制问题研究
57 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研究
58 外商在江苏投资“研发中心”的现状及政策建议
59 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
60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性及对中国的政策含义研究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本土农产品品牌的国际化经营
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对策分析
广东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对策
广东企业反倾销对策研究
广东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引进外资问题研究
广东省零售业应对“入世”挑战的发展战略
广东省农产品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研究
广东省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手机企业出口策略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广东主要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港功能定位研究
惠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惠州市电子行业发展的瓶颈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惠州市工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惠州市区域外向型产业集群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惠州数码产业的集群化研究
绿色壁垒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绿色贸易壁垒与我国的产品出口研究
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广东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以及对策
粤港物流竞争与合作问题研究
中国与东南亚农产品贸易前景分析
中泰柑橘产业比较研究
珠三角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自主知识产权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国际技术转移与惠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技术学习机制研究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如何?分点概括
吉林华泰集团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是国标大二型企业,建筑资质一级。集团公司是以建筑业为主,依化工生产为重点,融机械化施工、汽车运输、建筑构件制作、建材贸易为一体,是一个具有独立进出口经营权的跨行业集团,本公司于2001年已一次性通过 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名称
吉林华泰集团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点
吉林
经营范围
机械化施工、汽车运输、建筑构件制作、建材贸易
公司类型
有限公司
企业荣誉公司规模企业实力TA说
企业荣誉
吉林华泰集团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在吉化公司、吉林亚泰集团、长春市工商局、长春市高新开发区、吉林省瑞发公司、吉林省国土集团、吉林省政协、丰满电厂、吉林省工商行、延吉爱得集团等二十余家大型企业部门承包数百项工程,合同履约率 100% ,工程优良率 739% 。并有五栋荣获“吉化样板工程”,同时连续两年荣获“沈长哈三市联检金牌工程”称号。
公司规模
公司下设四个建筑分公司、一个装饰分公司和一个机械化分公司。全公司有职称的管理人员 322 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 284 人。在技术管理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 12 人,中级职称的 67 人。公司现有资产约 18000 万元,其中各种先进的施工机械 890 多台(套)。年施工能力 40 万平方米以上,每年可实现施工产值 3 亿元左右。
企业实力
公司近年来在重点工程和高层建筑施工中异军突起,受到省市领导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曾荣获“省明星企业”、“建筑行业管理排头兵”、“安全生产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 并被省工商局命名为“重合同守信誉单位”。同时进入全国建筑500强、全省建筑50强行列。
华泰集团将继续坚持“拼搏、开拓、创新、务实”的企业精神,并继续奉行“质量第一、信誉致上”的企业宗旨,竭诚为广大用户服务。
华为手机出口哪些国家 华为手机出口现状分析
首先、以下不是复制的、 详细的数据我有 你也可以自己总结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我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总额逐年增加,200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5090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661亿美元,进口额为24355亿美元;2007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为21738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121802亿美元,进口额为95582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长速度连续六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27倍,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居于第三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影响我国出口的一些问题。1贸易顺差大幅度增加,并且有持续扩大的趋势上个世纪80年代,进出口贸易1年平衡,两年顺差,其余7年逆差。合计为429亿美元逆差。而从1990年起,情况就完全改变了,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抵消1993年的逆差121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顺差达39775亿美元,其中2000-2005年累计顺差额为22917亿美元,2005年为1020亿美元, 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达到177517亿美元,2007年贸易顺差为262484亿美元,2008年贸易顺差达295844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际收支总顺差1955亿美元。①2.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阻碍我国商品的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区域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 (1)我国有60%以上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每年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货物金额已超过25%,约为450亿~500亿美元。(2)已经从生产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加工领域,不仅包括货物商品,还延伸到金融、信息等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商品出口,提高了我国的贸易成本,引发了贸易争端,造成地区产业发展不平衡3贸易摩擦增多,使得外贸风险加大 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实现了快速增长,在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日渐增多的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已连续5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贸易摩擦给我国出口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我国产品在出口市场受到挤压,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不利的影响。
国内外对服装出口贸易的研究现状
为手机出口到海外的主要方式是经过香港,然后转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2014年,华为手机经过香港转口出口的手机销售额为25亿美元,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为737%。其中缅甸、哥伦比亚、委内瑞拉、阿联酋是华为手机的主要目的出口市场,成交额分别为33亿美元、14亿美元、13亿美元和07亿美元,。
华为在2015年将在全世界10多个主要目标市场进行重要布局,并对该领域内的龙头:苹果以及三星发出挑战。华为手机2014年海外消费者终端市场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所占比例为52%,2015年华为将提高海外消费者终端市场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比例,达到60%,并且荣耀也会在全球14个国家重点设立B2C电商平台,全方位进军全球消费者终端市场。
数据来源: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
现在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1个主要国家手机市场所占比例突破5%。这当中占白俄罗斯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3%,占中国手机市场比例为81%,占缅甸手机市场比例达到50%,占南非手机市场比例为74%,占巴基斯坦手机市场份额达到13%,占荷兰手机市场比例为75%,占意大利手机市场比例为7%,占西班牙手机市场比例为76%。
中国手机在2014年上半年出口量依然保持稳定的上市趋势,然而因为平均出口价格回落的不利影响因素,中国手机的出口成交额增涨幅度小于出口量增涨幅度。2014年6月份,中国手机的整体出口单价是81美元。华为作为国产手机品牌的一员,所出口的手机价格也很低廉。截止到2012年出口的39种机型包括:HUAWEI T8300、HUAWEI T8100、HUAWEI C8600、HUAWEI C8500S、HUAWEI C8800、HUAWEI C8500、HUAWEI U8110、HUAWEI U8500等,其出口价格从50到200美元不等。处于低端的手机出口贸易。但2013年华为P6在英国伦敦面世,海外销售价格为469欧,同样2014年发布的华为P7海外销售价格为499欧,华为Mate7海外销售价格为599欧,2015年4月15号华为P8的海外销售价格发布,高配版销售价格为599欧元,标配版销售价格为499欧元。经过高档产品的不断面世,华为手机渐渐获取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肯定,特别是精品手机市场。
3加速开发海外市场的原因
2014年华为海外消费者市场的开拓进度进一步加快,2014年5月份华为在法国巴黎面世最新研发的智能手机 P7之后,华为又将目标定位于东南亚,在泰国将P7面世。除此之外,在美国,华为建立了B2C电商网站,向顾客面对面销售Ascend Mate 2,目的在于和消费者形成一种直接的交流渠道,为了塑造华为的品牌知名度;在欧洲市场,华为经过大量的体育营销工作让销售量有了极大的的上涨。许多迹象显示,华为正在逐渐从中低端手机市场向高端手机市场过度,加快了其全球消费者终端市场的渗透力度,减少其与老牌三星、苹果的不足。
31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
品牌多、款式多、网络结构复杂、竞争激烈、利润低是中国手机终端市场的现状。手机销售商如果缺少海外手机终端市场的利润反馈将会不利于与其他厂商的竞争。Gartner首席分析师盛陵海认为,现在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已经逐渐饱和,尤其是大量国际互联网品牌手机进入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同样对于华为来看,发展重点除了中国智能手机终端市场,还得在全球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实现巨大发展。“毕竟相对来看,欧洲手机终端市场比美国有优势,就是其更加开放同样也会更加有机会。”
32 国际品牌衰退明显
从全球市场来看,因为诺基亚、摩托罗拉、LG、索尼、爱立信等世界著名品牌衰落显著,空缺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盈利增加,竞争变小,以上逐渐在吸引着中国手机品牌加快了向海外进军的步伐。
华为手机出口现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著名的民营高新科技公司,其在全球电信通信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2003年开始进入手机领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
21 华为概况
1987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中国深圳正式成立,总部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是一家生产和销售电信通信设备的民营高新科技公司。华为公司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为许多电信通讯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开发、专业服务和高操作性解决方案在内的多种业务。
2007年华为在中国电子领域盈利和缴纳税收排名第一。截止到2008年底,华为在全球市场上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排名国际前50名的电信通讯运营商中就有45家运用华为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华为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运用在国际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3%的人口。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华为公司销售收入的重要来源。华为公司2009年的合同销售收入为302亿 美元,比2008年增长30%,并且有大于2/3的销售收入来源于全球市场。2010年合同销售收入达到340亿美元,预测2011年的销售收入将达到400亿美元。
Dell'Oro是一家全球著名的市场研究公司,他的一份数据报告表示,华为已经成为国际第二大通讯设备商,赶超了阿尔卡特-朗讯和诺基亚—西门子,在2009年华为获得全球第一个商用的LTE网络,而挪威的4G移动网络合同更使得整个行业震惊。
在“2010年最具创新力公司”排名中(美国专业商业媒体公司Fast Company排名),华为排名第五,前四位为Facebook,Amazon,苹果和google。
随着20多年的艰辛发展,华为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化公司。在国外建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让华为可以最大程度的了解顾客,了解客户的
要求并迅速反应。并且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和中国等地建立了17个研究基地,各个研发基地的开发重心和方向都不相同。运用全球化的同步研究开发体系,汇集全世界的高新科技、经验及优秀人才来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让新产品刚面世,科技就与全球同步。除了这些,华为还在全世界建立了36个培训基地,为东道国培训技术人才,并努力实现员工的本地化。全世界本地化推动,不但促进了华为对当地市场的熟悉,而且为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数据来源:IDC 2012年3月
22 华为手机出口状况
221 华为手机全球销量 国际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表示,2012年第四季度,华为智能手机全世界供应量达到1080万部,位居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销售商,拥有全球智能手机4%的份额,而2013年华为同样在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排行榜中位列第三。
2012、2013 年面向终端用户的智能手机销量(以千部计算)
数据来源:Gartner 2014年4月
2014年全世界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了1167亿部,较上年同比增加了259%,并且国产手机品牌供应量达到了4亿5千万多部,在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中拥有40%的份额。同时,全世界智能手机供应量前十强手机供应商中,中国智能手机厂商拥有六个名额。如此喜人的业绩,大部分来源于高性价比的中国手机和全球对于智能手机的巨大需求。
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
数据来源:TrendForce,Jan,2015
2014年华为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7500万部,同比增长70%,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行榜上华为位居第五。其中
52%的销售额来源于国外,同时也是华为海外销售额第一次超过中国市场销售额。
数据来源:旭日移动终端产业研究所
2014年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成交额为122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百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30%;并且,智能手机供应量达到7500万部,比2013年增长45%。
有资料显示,华为消费者终端业务销售额有52%来源于海外市场,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4年华为出口智能手机量达到39043万台,价值为38亿美元,平均每一手机价格为131美元。
201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名中,三星在2015年第一季度中全球市场份额为278%,居于第一位,同比2014年第四季度增长了将近13%,同时三星的老牌对手苹果则同比衰落了14%,全球市场所占份额为199%,居于第二位。
2015年第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排行榜
数据来源:TrendForceApr2015
居于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第三位的华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占中国智能手机供应量份额为192%,中国品牌联想的国内市场份额为164%,居于第二位。按比例计算,华为201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供应量已超过2000万,同时联想210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供应量为1750万。
华为的2015年消费者终端业务的供应量预期销量是1亿部(2014年智能手机销售量为7500万部),高档机型(销售价格为2000元以上价位)所占比例突破30%,海外销售额所占比例突破60%,全年销售额预期达到160亿美元。
33 自身实力增强
最近几年华为在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市场的表现值得称赞,不管是销售数量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有巨大的提升。据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2013年的品牌国际知名度突破到52%,比2012年增长110%。
4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优劣势分析
华为手机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发展,从2003年开始进入手机领域,到2009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2012年华为手机全球供应量位居全球第二。在这一进程中华为存在自身的优势也有劣势。
41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劣势分析
411 所占的市场份额小
2009年华为进入智能手机终端领域开始,到2012年实现手机供应量位居全球第三,所占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量的份额达到5%,2013年至今出货量一直稳居全球前五。但却与同为全球出货量前五的三星以及苹果差距甚大。
华为、三星、苹果全球销售份额表(百分比)
412 国际品牌开始重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
国外的品牌在以往的市场开发过程中忽视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考虑到国际市场的低端市场有庞大的消费群体,近几年三星,索尼、诺基亚等也增强了对低端市场的开发,相继推出了多款低端市场的机型, 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这样使得华为手机所占份额较大的中低端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虽然华为现在的目标是在中高端手机市场站稳脚跟,自2013年到今,发布了多款中高端机型,但依然改变不了低端手机在其全球出货量中占有较大份额。
设备供货条约会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让华为对北美市;这并不是华为遇到的第一个涉及安全问题的麻烦,20;6月30日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和保;415营销模式落后;第一,全球化的初期,华为都用国内销售团队,将他们;第二,缺少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经验以及进入发达;必要的冲突和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出现;416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手机出口到海
设备供货条约会不利于美国国家安全,让华为对北美市场的开拓受到不利影响。
这并不是华为遇到的第一个涉及安全问题的麻烦,2003年华为与思科公司出现IOS产权异议,北美以及欧洲市场一直把华为作为主要防范目标,尤其是美国市场,虽然3COM公司与之形成攻守联盟但也毫无作用。华为公司依照美国人的处理方法,聘请游说机构去白宫、去国会山公关,同时采取了涉及公布源代码、批准检查设备产品、同意顾客选择是否由华为提供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措施。但依旧无济于事。美国依旧对华为提供的产品和技术的安全隐患发出警告。8月25日,Sprint公司在参加参议院的一次会议中受到警告,如果公司同意和华为公司的合作,Sprint公司与美国政府的合作条约就会出现阻力。
6月30日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受到欧盟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调查 ,9月16日,欧盟又一次推动第三类调查,同时是欧盟首次对中国出口的相同产品同时发起三种调查。如果欧盟发起的对中国出口的无线网卡“反补贴”检查实现,中国高新科技行业整体都会承受连坐式的贸易壁垒。
415 营销模式落后
第一,全球化的初期,华为都用国内销售团队,将他们派去海外,希望他们把国内的好的经验运用到全球市场。采取和国内相一样的直销模式,直接和国外的通讯运营商谈判。但后来通过经验证明,这只是在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南美乃至在发达国家是完全行不通的。发达国家市场的扩张需要更大的海外投资规模,需要实现本土化,利用东道国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和创建新的营销网络。
第二,缺少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经验以及进入发达国家的学习成本高。 华为的主要国际市场仍然集中在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运营与管理经验也大多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经营的实践总结。然而就发达国家而言,其市场经济环境、政策外交形式、法律法规实施、技术创新与社会文化环境都极大地区别于发展中国家,是华为需要继续探索与学习的。华为想要在发达国家市场进行发展,就必须跨越这些门槛,熟悉了解并能够适应发达国家的市场环境及市场机制;了解并运用发达国家的政策,深入了解外交形式;学习当地的法律法规,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运用,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避免不
必要的冲突和市场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416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使得中国手机出口到海外价格变高,将会减少海外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得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因为消费者变少,手机出口量也会随之变少,不利于手机的出口。
42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优势分析
421 深厚的电信通信技术优势
截止到2014年,华为的海外收入已经突破220亿美元,凭借优质的产品以及服务方案成功得打开了以德国、法国、英国、美国等为代表的共计14个发达国家的大门。同时在全世界成功建立了9个地区部、55个代表处和技术服务中心。随之逐渐的努力和开拓,使得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球。
华为从1996 年开始国际化的发展,但在1996年- 2000年的时候,其主要销售区域仍然是中国大陆市场。但到2000年华为的国外市场的销售收入第一次超过 1 亿美元 。
2002年华为加入了国际电信联盟。2003年华为开始进军阿联酋电信通讯市场,和东道国通讯公司合作,将UMTS网络运用于全国。2004 年华为进军欧洲市场,和西门子设立合资公司,研发TD - SCDMA解决方案,和荷兰电信通信运营商Telfort 合作,达成价值突破2500万美元的网络设备合约。2005年,华为顺利进军英国市场 。为BT2 1世纪网络公司提供多项业务服务;随后与泰国的CA T 达成价值1 87亿美元的合约 ,为泰国设立覆盖全国的3 G网络。2009 年1 月,华为在北欧和瑞典爱立信联合建设全球第一个运用于商业的LT E网络,同北欧通讯运营商TeliaSonera 达成两项4GLTE 商用合约。
到2010 年末,华为的产品服务已经运用于全球160个国家,支撑着全世界20多亿人每天打电话、上网和发短信。仅在2010年,华为在全球的销售收入就达280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二十八个百分点,海外成交额达到120405亿元,在总成交额中所占比例达到65%。华为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成功占领国际市场,但其国际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
数据来源:互联网资源
422 强大研发能力与创新能力
1995年开始华为就已经意识到到知识产权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在公司内部建立了独立的知识产权机构,并建立了北京研发中心。因为华为是一个研发型的高新技术公司,所以为确保华为的成功,最关键核心在于高新技术与产品研发系统。
华为在每年销售额中取出可观的收入进行科技研究开发,而且,高新技术的开发将在研究费用中占10%的份额比例。华为采用全球同步的国际化技术开发体系,产品的研 究和开发聚集了全球有经验的技术型人才 ,这使得华为的产品和服务一开始,在科技上就与国际接轨,增强了华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截止到2011年2月,在全世界范围内华为所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达到49040件,并且有17765 件获得专利授权,包括3060 件的海外专利授权。在国内,统计到2010年年底之前,华为申请专利的个数达到31869件,PCT国际专利申请达到 8892件。 华为核心专利数在 LTE / EPC领域居全球领先地位 。
利用拥有较高科研技术及知识水平的国家的高新技术优势、科技商品化优势以及产业化优势,采用多元化发展的思想,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技术合作及共同开 发研究项目,成功的取得了高新技术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
5 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所遇问题的策略分析
随着华为手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进行,也不断的遇到各种问题,华为手机想要不断地发展,就得对问题详细的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51 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
华为的B2C商务平台华为商城已经上线,销售华为终端电子产品。华为面临的挑战巨大,如果想在全球范围内在3G、4G领域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不但要加强广告媒体的投入以及宣传力度,以获得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知度以及信誉度,增强华为品牌的产品对顾客的吸引力,以培养顾客的忠诚度。还必须改变华为一直以来的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有创造力有效率和高执行力的团队,从而增加华为手机的市场份额。
52 提升品牌价值
手机供应商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手机的品牌问题,并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一个手机品牌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全面实力的竞争,这当中品牌在其中具有巨大作用。目前的现状是老牌的龙头公司在手机领域具有极大的知名度,比如:三星、苹果等,但华为现在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远远不如。这样的现状就要求华为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为品牌注入深厚的内涵,使其能长远的发展下去。
华为长久以来一直要求产品的研究开发要体现公司的自身品牌形象以及品位,要实现理念与个性的结合,突破自我,勇于创新。并同时加强广告投放力度。华为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对公司形象广告的投放,公司的形象广告费用占公司整体广告费用的30%,这样有利于消费者对公司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得消费者对华为的产品冠以可信赖、可靠、质量优等赞美,同时也能为公司培养高忠诚度的顾客。所以,华为手机想要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手机的品牌价值,缩小与三星、苹果等的差距。从中长期来看,想要达成上述目标,华为公司不但要明确公司的品牌定位,而且还要加强对广告方面的投放力度,加强宣传强度,逐渐提升消费者对华为品牌的认知度及肯定度,形成高忠诚度的顾客群体。
53 国家的支持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企业,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却最为艰辛,每每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以及形式多样的调查。这就是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因此需要一个政治和文化体系,它不但能够保护商业的发展,在企业国际化的进程中能够保驾护航,并且要能够确保商业的独立地位。这才是全球市场经济背后最真实的政商形态,而这也是促进中国企业走向强大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道路中,华为的国际化道路也将会更加平坦。
54 渠道模式要具有针对性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继续以直销为主,将华为的服务网络进一步扩大。运用直销网络的特性提升市场的反应速度以及及时性,将顾客的建议及要求快速高效的反馈到研发及服务体系,以对客户的承诺来培养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但是北美市场的开发需要一定数量的专业代理商,同直销商一起实现市场的开拓。
落后国家的市场,设立有权威的渠道,同时科学控制分支机构的规模和成本,实现产品市场整体结构上的布局工作。
发展中国家市场,华为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上,项目研究不彻底,销售额有上升空间,市场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加大营销网络拓展的投入力度,不但科学增加分支机构,而且要设立代理和分销渠道系统,用以加强市场关系的覆盖面,把市场的拓宽到顾客的第一线。
55 继续加强技术研发
手机要想不断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科技技术的创新,随着智能手机不断展现其巨大的发展前景以及盈利空间,国内外的许多著名手机品牌都纷纷加大了研发的投入。同样在研发上,华为也是很有魄力, 从1995年起,华为每年都将杏色额的10%用于科技研发。根据专利合作条约组织统计, 到2011 年2 月 份为止,华为在全球范围内所申请的专利已经累计49040件,其中获17765 件获得专利授权。众所周知,中国的电子类产品在出口方面一直面临着专利问题的困扰,总
是会受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专利调查;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华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其在全球电信通讯领域的地位以;出口既有优势前提下,不断进行科技研发,研发高档机;参考文献;[1]李伟玲.中国手机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时代;[2]邹艳.中国电信制造业国际化经营启示—对中兴;[3]袁卓君.徐亚楠.刘雪晴.华为国际目标市场选;[4]安
是会受到美国、欧盟等国家的专利调查。处于尴尬的境地。但华为手机自出口以来很少受到专利方面的调查,原因就在于华为其强大技术研发能力。
结 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尤其是手机越来越智能化的今天,同时智能手机也显示出其巨大的盈利空间,导致全球各大知名手机品牌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华为于2009年进入智能手机领域,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在全球手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为取得成功的基础是其在全球电信通讯领域的地位以及超强的科研能力,但同时也要意识到华为与手机领域的巨头三星、苹果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于不足,在全球手机出货量中华为所占份额还太小,并且主要集中在低档手机出口,高档手机完全被三星、苹果等所垄断,但与此同时,国际知名手机品牌也已经加强了对低档手机的研发。华为手机如果想要不断取得发展,就得保证在低档手机
出口既有优势前提下,不断进行科技研发,研发高档机型,树立在高端手机领域的地位,从而塑造良好的高知名度的华为品牌。
一、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现状
据统计,世界贸易壁垒的80%属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取代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名目繁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1、受损增速快。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损失,已从20世纪中后期的每年4-5亿美元上升到本世纪初的每年10亿美元左右。如2002年受限制而损失的金额比2000年增加36亿美元,增幅高达5455%。
2、受限集中在主要的目标市场国。受限制的主要是进口我国纺织品服装数量比较多、比重比较大的一些发达国家:欧盟、日本和美国。如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遭受的损失中,欧盟、日本和美国造成的损失分别占到了2526%,2422%和2316%,其他国家为2737%。
3、受限的内容涉及面广。受限内容涉及到了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各个方面。如:纺织品服装甲醛含量超标,纺织品的标志或标签不符合进口国的法律规定,生产商没有取得ISO14000环境系列认证等。
二、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有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原因。
1、外部原因。(1)我国贸易方向过于集中。目前,美国、日本、欧盟是我国最大的三个贸易伙伴,据统计,包括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在内,我国出口商品近75%销往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或地区,而这三大经济实体也是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倡导者,绝大多数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源于这三大经济实体。产品出口的地理方向决定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将不得不直面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威胁。(2)纺织品服装市场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根据WTO的《纺织品服装协议》,2005年全球已取消纺织品服装配额,实现该领域的贸易自由化。特别对于我国,加入WTO后,一些专门针对我国的双边贸易限制,如每年讨论最惠国待遇问题等不得不取消。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约束,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3)发达国家出于保护国内市场,减少贸易顺差的需要。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中低档纺织品服装的竞争能力低于发展中国家,所占本国国内市场分额受到国外同类低成本产品的冲击,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一种保护国内市场的手段。且入世后从总体看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贸易显现出增长的态势(见表1)。美国、日本和欧盟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主要市场,在纺织品服装进出口中均存在着巨额贸易顺差,且顺差从2000年至2003年不断增加,产生贸易顺差的趋势也在不断上升(见表2),使其国内纺织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对此,美、日、欧必然采取相应措施。因此,设置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纺织品服装主要进口国减轻国内就业压力,减少进口冲击,减少贸易顺差的重要手段。(4)WTO有关协议中对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缺陷,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提供了可乘之机。 2、内部原因。(1)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不强。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由于长期以来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投入不足,企业的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较低,中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少,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强。特别是众多的中小纺织品服装企业,对发达国家提出的苛刻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和合格评定等一时难以适应,由此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2)企业环保意识淡薄,质量体系认证步伐缓慢。国外对我国出口纺织品的检测不仅局限于纺织品本身,还进一步细化到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体系的认证,加贴环保标志。(3)技术与检测设备落后,标准总体水平低。我国纺织品服装的检验长期以来习惯于对一些传统项目的检验,检测设备相对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缺乏与国外同行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纺织检验技术滞后于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我国与纺织品安全性有关的国家标准近90项,这些标准尽管大多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但与国外标准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导致同一产品检验结果存在巨大差距,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
从实质上看,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既会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有负面影响。 1、积极影响。从目前看,国外越来越苛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1)促使观念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经营者和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扭转错误观念,由只重外在质量转向外在和内在质量并重;由只重产品本身质量转向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并重;由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转向经济利益和消费者利益并重。(2)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正当的技术指标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健康为目标,这必然会导致国际贸易中破坏环境和对消费者健康有害的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逐渐下降,促使我国纺织品服装业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以此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稳定并进一步扩大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3)推动技术进步。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我国纺织服装业实现技术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2、负面影响。(1)出口纺织品服装的成本增加,产品竞争能力下降。为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纺织品服装企业被迫使用进口原材料,增加检验项目,取得各种认证,改进技术工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这些都使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增加企业负担,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价格优势。(2)出口企业减少了贸易机会,减少了国外市场分额甚至退出国外市场。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名目繁多,限制内容多变,而我国企业情报系统落后,对进口国有关法规、标准、认证规定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致使有些企业贻误了成交时机,或被迫取消定单。其最主要影响之一是一些出口企业减少了国外市场份额,甚至有部分企业决定放弃进口国市场。 四、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 1、设立专门机构,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进行认真研究。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积极组织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纺织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2、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实现产业升级。打破技术壁垒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必须改变目前技术及生产设备落后状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积极开发环保型深加工产品,把绿色纺织品、生态服装等作为出口的新增长点。因此,出口企业要加速技术改造,淘汰陈旧落后设备,走优化存量的发展道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工作,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3、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企业的管理水平。出口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使其组织结构、战略管理以及经营管理等适合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需要,将ISO9000与ISO14000等国际管理标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法,从制度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品质和环保品质。 贸易[飞诺网]
4、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各类技术法规和标准。面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的技术要求,我国也应尽快建立、健全有关纺织品、健康和环保方面的技术法规。我国应对现有纺织品检验方法进行补充完善,提高检测技术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增强具有关键限量指标的强制性标准及相应技术法规,推行“环保标志”制度。5、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各类体系认证。出口企业要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进一步扩大环境标志产品的范围,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通过ISO14000认证是我国出口企业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6、充分利用WTO规则提供的空间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对于产品在出口时所遭遇的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要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与出口国协商解决。其次,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研究国外技术标准,随时关注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研究国外技术标准,研究相关对策。另外,政府要积极参与各公约、协定中技术性贸易条款的谈判,利用多边贸易体制,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协调与合作,制定一些发展中国家能承受的有关纺织品服装方面的国际技术标准,或在某些国际技术标准中附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等以减少和削弱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