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云南象群迁徙到哪里了?
云南野象群很有可能是祖宗三代一家老少共15只,不让其他伙伴知道,偷偷地从栖息地西双版纳走出来的,一直向北步行了500多公里,目的地是云南省会昆明市,他们此行也像人类一样外出旅游观光,游山玩水,休闲度假,看看外面世界,尤其是云南省会昆明大城市的市容市貌、美丽城市的风景,开开眼界与他们家乡西双版纳作个比较,有哪些差别及不同之处。
故他们不选择乘飞机,也不选择坐高铁,发扬他们祖先遗传给他们良好基因,硬骨头精神,步行迁徒,行到哪,吃到哪,住在哪,尽情游览美丽的河山,何乐而不为?他们可能还另有一个秘密,暂不对外公开,很有可能就是寻找适合他们新的栖息地,另立山头,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如万一找不到新的栖息落脚点,又只能打道回府,返回原地西双版纳。所有这些估计他们已作了详细的科学分析。
同时也做了最坏打算,并做足的准备。故大家不用担心,他们绝对不会迷路的。大象是很聪明的一种体型庞大的哺乳动物,有时山大王老虎也不一定是他们的对手。除了靠眼睛,还很有可能鼻子嗅觉也能辨别方向。估计野象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特异功能,对科学家来说仍然是一个谜。
它想回去就可以回去,谁知道它们怎么想的,说不定是野象的古老迁徙习俗又恢复了,顺其自然吧,就当作一个实验,看看这次迁徙最后的结果怎样,不希望人工干预,说不定野象可以找到一个合适的喜欢的驻地,定居下来,扩大象群的栖息地,自然也会扩大象群的种群规模,野象很多经过的地方本来就是象群栖息地,现在被人占了,我们应该协调好野生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关系,适当退出一些地方让位给野生动物。
北迁野象群吃饱喝足继续前进,它们最终的目的地会是哪里?
虽然云南北上野象群至今尚未“定居”下来,很多网友却已经讨论起 北上野象群的最终目标栖息地来了!
那么, 哪里可能是适合野象群栖息的地方呢? 是 思茅 !
根据我们对 象群活动轨迹、停留时长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 的分析,如果大象对西双版纳是头也不回了,也无法再北上昆明去混上圆通山的编制,那么—— 野象栖息最适宜栖息地是:思茅,最不适宜的是易门!
上述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请详细看我们的分析过程: 全程指标清晰,数据明了,十分高能! (数据总表附于文末)
我们以“ 大象停留时间、涵纳能力、森林覆盖率、海拔、气候、水源 ”这六项指标为标准,计算出综合得分,最高分为最适宜,反之为最不适宜。
自2020年8月野象群进入普洱市思茅区以来,到目前为止,北上大象群的活动历经地和时间分别为: 思茅区(5个月)、墨江县(4个月)、元江县(8天)、石屏县(9天)、易门县(10天+)、峨山县(15天+) ,因为昆明被人为诱导和围堵,野象群呆的时间较短,所以这里不讨论昆明。
停留1个月以上+5分,停留10天以上+3分,10天以下+2分,因此, 思茅和墨江得分最高;
由于大象原栖息地西双版纳大概率已经饱和了,所以,以当前西双版纳的承载力作为极限涵纳能力,即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面积2417平方公里,极限容纳300头大象,涵纳能力即为:8平方公里/头”,以此为1个单位,定为1象 ,折算出其他地方的承载能力。
超过500象的得5分,300-500象的得4分,300象以下的得2分。 其中只有墨江得5分!
大象以 嫩树枝叶、野果、野草、嫩竹、野菜 及其它植物为主要食物,虽然它们喜欢吃香蕉、芭蕉和玉米,但野草、嫩叶依然是它们主要的食物!
所以,森林覆盖率是食物来源非常重要的指标!我们以西双版纳的森林覆盖率81%为1个单位,定为1森, 用其他地方的森林覆盖率与西双版纳的比值高低来衡量 。
08以上得5分,06-08得4分,06以下得3分, 思茅、易门、峨山超过08,因此得分最高!
由于 “亚洲象适宜生存于海拔1000米以下” 的地区,所以我们设定最低海拔高于1000米的地方为“不适合栖息”的区域,这6个地方只有易门县的最低海拔高于1000米,为1036米,因此 易门得分为0,其余地方均得1分。
亚洲象 “最适宜生存的温度在20-30 左右” ,根据野象原栖息地西双版纳2020年的气温数据“平均低温9 ,平均高温35 ”,我们设定 [9-35] 为最佳温度区间,处于区间内的为符合,其他地方2020年的平均高低温与此区间的总计差额数越大,评分越低。
根据该标准, 思茅、墨江、元江最适宜 ,平均温度区间与西双版纳只有1-2 的差距。
亚洲象的生存需要 非常丰富的水资源 ,因此水资源也是衡量亚洲象能否栖息的重要因素!根据公开数据统计,西双版纳的水资源总量为145亿立方米。当然,因为大象实际上也用不到那么多的水资源,所以, 只要能公开查询到水资源总量就得1分,查不到就得0分!
由于峨山、易门目前没有查询到水资源总量的情况,因此得0分!
最终根据综合得分,得出最适宜栖息地的排序为:
思茅区 墨江县 元江 石屏 峨山 易门 (思茅排名比墨江靠前,主要因思茅的森林覆盖率远高于墨江)
所以,如果云南北上野象不回西双版纳,并且人们也不加干预,那么它们最有可能会跑到思茅落户,而目前正在活动的区域“峨山、易门”留下的概率比较低!
#全能创作家# #云南大象北上# #野象#
西双版纳的象群,它们最终要去到哪里?
一、北迁野象群吃饱喝足继续前进,它们最终的目的地会热带雨林地区,这样的气候对于象群栖息更加合适。
这一次一大批象群开始大量的向北迁徙,有可能是他们发现自己的居住环境存在严重问题,为了延续自己的种族,他们会再次寻找新的栖息地进行居住。虽然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坎坷,也有可能会有生命的逝去,但是为了保存良好的族群,他们必须选择更加合适的居住环境,来保证小象们的生存。北方的地区很干燥,并不适合象群居住,他们大多时候会生存在热带雨林地区,这也是他们寻找的地方。
二、北迁野象群吃饱喝足继续前进,本来他们有打算在云南等地区进行居住,但是由于云南地区的食物供给有限,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继续前进。
说实话我国云南地区其实算是气候宜人的地方,冬暖夏凉是他们的标志。但是我国云南地区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开始种植茶叶,这就导致了很多象群不能够拥有更多的食物,他们必须保证基本的供给,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情况之后,还是选择了继续北迁,寻找更加合适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生长环境。
三、北迁野象群吃饱喝足继续前进,它们最终的目的地是寻找一个拥有合适水源、食物、自然环境的地方,还是希望能够让他们保持在亚洲境内。
目前这一群迁徙的大象,其实是亚洲地区最大的陆地生物,也是我国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所以我们国家也在一直保护这些象群,希望他们寻找到非常合适的栖息地。为了能够保证他们的安全,也希望他们能够尽量在亚洲范围内活动。我国也想过其他的方式来改变大象北迁,但是由于整个大象族群范围特别大,没有办法做到简便的引导。
西双版纳象群迁移的事情,曾经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有人希望相关部门出手干预,有人希望象群能够迷途知返,不要人为干预。虽然距离网络热点已经过去很久,但不可否认的是象群事件仍然处于白热化状态。除了少数几个掉队的成员迷途知返或者被送回保护区看管,其余的仍然在北上。
至于目的地是哪里,没有人知道,相关部门仍然在做准备,保护人象不产生冲突。现在的它们大概处于红河州地区,只能说人象平安,还没有下一步的具体打算。
1、象群迁移
西双版纳的象群事件,在2021年5月-6月引起了网友们关注。随着各类事件的出现,大象也渐渐从网络中消失。可是网络里没有了大象,现实生活中的它们仍然存在。
其实象群最早的迁移,是从2020年开始的,当时的队伍很庞大,大概有17只左右。有些应该是临时入伙,没走多久就脱离了队伍。到了2021年6月,再次出现了一只掉队的大象,经过相关人员的帮助,它被遣送会老家。根据相关人员的观察,现在状态还不错。而剩余的十几只,仍然在前进。
2、目的地不明确
大象迁移,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影响,尤其是大象路过的村庄,庄稼、作物、建筑毁坏,人们还要尽可量远离它们。很多时候大半夜就要把整个村的人集中起来,等待象群安全经过再出来。而它们毁坏的东西、人力付出、食物投喂价值,已经不下几百万。
可是对于它们的目的地,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似乎是走一路看一路。有相关人员监视,不会和人类发生冲突,自由散漫的前进,人类时不时还要投喂食物,可以说生活非常惬意。
3、避免人象冲突
现阶段的解决方法,还是避免人象冲突。一方面监视大象,定点投喂食物,避免给老百姓们造成损失。同时避免大象朝着市区前进,尽量让它们在野外;另一方面是当地组织群众转移,做好相关的协调工作,保证人象安全。
其实这也没办法,大象是陆地最大的生物,又是一整个群体,根本没有好的解决方法。就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人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找合适的机会出手。如果陆续再有掉队的存在,说不定可以全部送回原来的保护区。